3D打印技術推動國內醫療邁向定制化
2015年,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迎來一位27歲的女患者,她不幸患上入侵性巨大肩胛骨腫瘤,如不根治,恐要截肢。為了挽救這名患者的肩膀,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首次成功利用由3D打印技術制造出來的鈦合金肩胛骨假體,植入置換掉腫瘤壞死的肩胛骨。整個治療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過程,都有安徽企業參與其中。
“一開始是采集李女士左邊肩胛骨大小、形狀等數據,然后3D打印人工制作的樹脂材料肩胛骨模型,再通過這個模型設計出手術方案,在模型上標注手術的螺釘孔、切除邊界,之后再依照模型制作出鈦合金人工肩胛骨。 ”深圳長朗三維科技公司聯合創始人、安徽長朗三維科技公司負責人呂文堂介紹說,最終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來的鈦合金人工肩胛骨可謂是量身定做,非常匹配。手術醫療大概花費了10萬元人民幣,李女士是在當年4月初進行的手術,幾天后便出院了,半年后已經恢復正常生活。
患者“有福”花小錢可以治大病
如今,人們對3D打印已不再新鮮。從機械零部件到公交車、飛機,從迪拜推出全球首座3D打印辦公室到北京驚現雙層豪華3D打印別墅,3D打印的成果越來越多。 3D打印技術進入醫療領域,擦出的火花更令人驚艷——它能精準地打印出藥片和私人定制的“人體骨骼”,幫助醫生突破醫療禁區,完成過去想都不敢想的手術。那么,這一技術離普及推廣還有多遠?
呂文堂告訴記者,位于皖西北太和現代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長朗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正致力于打造中原地區最大的3D打印應用中心,集材料生產、裝備制造、技術研發和公共服務于一體,加快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普及步伐。
“3D打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正帶來醫療領域的巨大變革。”呂文堂舉例說,有過胳膊摔傷的朋友一定對吊著的石膏板印象深刻,現在用不到了,通過三維掃描技術和3D打印技術“私人訂制”的醫療護具,能夠與你的骨骼肌肉完美契合,將受傷的胳膊保護得嚴絲合縫。“以前,專業運動員的醫療護具動輒幾萬十幾萬的價格,一套3D打印的護具可能只需要1000多元錢,而且效果更好。 ”
不同于傳統制造業的 “減材制造”過程,3D打印采用的是“增材制造”。其產品是按照三維數據模型,由材料層層疊加“燒結”或“黏合”而成,整個生產過程不受任何復雜結構和生產工藝限制。任何空間結構復雜的產品,在3D打印機面前都是同樣的程序生產。“因此,3D打印在醫療方面既能突破無限想象,又能極大地節約成本,花小錢治大病,絕對是患者的福音。 ”呂文堂說。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