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全球3D打印產業熱點大曝光
3D打印,如今已在世界的高科技舞臺上展示出了自己“無盡的才華”。更是讓全球越來越多的觀眾切身感受到其帶來的各種“福利”,令人們真正體會到“科技改變生活,科技展現魅力”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而在七月,我們親眼目睹了世界3D打印前沿技術的各種“偉大突破”。從我國華中科技大學的“鑄鍛焊一體化3D打印技術”到全球首例3D打印人工椎體的植入,再到雷神公司對3D打印導彈系統的前沿性探索。這些實際案例的成功應用,不得不令人嘆服3D打印日漸“噴發”的巨大潛力。
1.“鑄鍛焊一體化”3D打印新技術誕生
前不久,由我國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張海鷗教授主導研發的一項金屬3D打印技術“智能微鑄鍛”,即在3D打印技術中加入鍛打技術,能生產結實、耐磨的金屬產品,打破了3D打印行業存在的最大障礙,有望開啟人類實驗室制造大型機械的新篇章。
雖然,常規的金屬3D打印技術解決了傳統制造技術的眾多弊病。但常規3D打印同樣存在致命缺陷:一是沒有經過鍛造,金屬抗疲勞性嚴重不足;二是制件性能不高;三是存在氣孔和未融合部分;四是大都采用激光、電子束為熱源,成本高昂。因而形成了“中看不中用”無法高端應用的局面。
為解決這一世界性難題,張海鷗團隊經過十多年潛心攻關,研制出微鑄鍛同步復合設備創造性地將金屬鑄造、鍛壓技術合二為一,實現了首超西方的微型邊鑄邊鍛的顛覆性原始創新,從而大幅提高了制件強度和韌性,提高了構件的疲勞壽命和可靠性。不僅能打印薄壁金屬零件,而且能打印出大壁厚差的金屬零件,省去了傳統巨型鍛壓機的成本。據悉,這是世界上首次突破這種技術。
2.世界首個3D打印定制人工椎體植入
最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成功為一名骨科脊索瘤患者切除五節段脊椎腫瘤,并且利用了世界首個3D打印多節段胸腰椎植入物完成長達19厘米大跨度椎體重建手術。據悉,自2009年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將3D打印技術引入骨科領域以來,經過跨學科、跨領域合作,歷經多年的研制及臨床觀察。
而就在今年5月6日,全球首發金屬3D打印人體植入物——人工椎體誕生并獲CFDA注冊批準,標志著在3D打印植入物領域,我國已居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制造將造福更多患者。而產品國產化后也將打破國外產品對高端市場的壟斷,大幅降低價格,為患者節約大筆醫療支出,對推動整個3D打印產業鏈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