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積水潭醫院應用3D打印原創新技術成功治療一例嚴重陳舊性脛骨平臺骨折患者
時間:2023-12-27 10:38 來源: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 作者:admin 閱讀:次
近日,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應用原創新技術——3D打印關節面與鋼板一體化假體,成功治療一名外側關節面嚴重塌陷的陳舊性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手術過程順利,并取得了初步的良好結果。據了解,此例手術方式為國內首次應用。31歲的謝女士,六年前在懷孕期間不幸摔傷左側膝關節,導致一個外側髁出現脛骨平臺重度塌陷骨折。出于對腹中胎兒的擔心,這位準媽媽未接受正常的檢查和治療。六年來,謝女士行走愈發困難,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膝關節不穩定和疼痛,在當地醫院多方診治,未能尋獲明確有效的解決方案。
兩個多月前,謝女士得知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毛玉江主任醫師在陳舊性脛骨平臺骨折領域治療經驗豐富,于是來院就診。經過體格檢查、X線平片、CT以及MRI影像的仔細評估和分析,毛玉江主任醫師認為謝女士的病情較為復雜。
特殊之處在于,其外髁關節面塌陷范圍廣,約占外側平臺的3/4,且受損程度嚴重,塌陷最低點距離關節面接近3cm。此外,由于病程拖延太久,六年的非正常磨損使得其脛骨外髁關節軟骨與半月板已基本毀損。
考慮到以上兩點,毛玉江主任醫師認為,傳統的通過外髁截骨恢復關節面高度的方法難以獲得良好結果,單髁置換是針對此類病例的另一常用辦法,但謝女士外側髁骨缺損嚴重,無法為假體提供充分穩定的骨性基座,因此也無法使用標準假體完成常規單髁置換。
為此,在創傷骨科主任公茂琪等專家的支持下,毛玉江主任醫師為謝女士的膝關節設計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即通過3D打印技術定制一個關節面與鋼板一體化假體,以修復嚴重塌陷和骨缺損的外側平臺。
在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后,毛玉江主任醫師與工程師經過反復討論、多次修改,共同設計制作了此款假體及相應配套手術工具。2023年12月14日,毛玉江主任醫師為謝女士實施手術。術后,患者即刻恢復了充分的關節穩定性,全程無受限的關節屈伸活動度。

兩個多月前,謝女士得知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毛玉江主任醫師在陳舊性脛骨平臺骨折領域治療經驗豐富,于是來院就診。經過體格檢查、X線平片、CT以及MRI影像的仔細評估和分析,毛玉江主任醫師認為謝女士的病情較為復雜。
特殊之處在于,其外髁關節面塌陷范圍廣,約占外側平臺的3/4,且受損程度嚴重,塌陷最低點距離關節面接近3cm。此外,由于病程拖延太久,六年的非正常磨損使得其脛骨外髁關節軟骨與半月板已基本毀損。
考慮到以上兩點,毛玉江主任醫師認為,傳統的通過外髁截骨恢復關節面高度的方法難以獲得良好結果,單髁置換是針對此類病例的另一常用辦法,但謝女士外側髁骨缺損嚴重,無法為假體提供充分穩定的骨性基座,因此也無法使用標準假體完成常規單髁置換。
為此,在創傷骨科主任公茂琪等專家的支持下,毛玉江主任醫師為謝女士的膝關節設計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即通過3D打印技術定制一個關節面與鋼板一體化假體,以修復嚴重塌陷和骨缺損的外側平臺。

圖丨定制的關節面與鋼板一體化假體
在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后,毛玉江主任醫師與工程師經過反復討論、多次修改,共同設計制作了此款假體及相應配套手術工具。2023年12月14日,毛玉江主任醫師為謝女士實施手術。術后,患者即刻恢復了充分的關節穩定性,全程無受限的關節屈伸活動度。

圖丨關節面與鋼板一體化假體置入成功,患者活動度良好。
隨著3D打印在現代醫學領域的發展和完善,北京積水潭醫院將不斷探索與臨床相契合的3D技術應用,為更多此類患者提供更加精準、個體化的治療手段和有益幫助。(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