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立第一個國家3D打印實驗室,3D打印技術有望長足進步
啟動儀式現場
3D打印“木馬”。攝影:鄧桂明
湖南省3D打印產業又傳喜訊。今日上午,高分子復雜結構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正式啟動,據悉,這是湖南省第6家國家工程類實驗室、第13家國家實驗室。
實驗室由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曙高科”)牽頭,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富奇凡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致力于打造國際領先的3D打印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華曙高科公司創始人、總裁許小曙先生表示,它的正式成立,標志著我國高分子3D打印領域創新巨艦的揚帆起航,也預示著我國在3D打印研發進程上邁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據介紹,華曙高科作為我省3D打印領域重點企業,一直致力于高分子3D打印技術的研發攻堅,先后推出了4型7款高性能3D打印設備,研發了十余種優質的3D打印材料,并且持續致力于3D打印技術在汽車、航空航天、醫療、文化創意等領域的跨界應用。
3D打印,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采用數字技術打印機逐層打印的方式來快速構造物體的技術。針對3D打印目前在打印精度、速度和可選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未來3年,實驗室將突破材料鋪設和定點精確置放、多色彩材料精確配比成型、多焦點制造、一體化高精度3D數據獲取、高頻響高精度實時能量控制等方面不少于20項關鍵技術;將制件精度、制造效率至少提升1倍以上,研制增材制造裝備1~2個系列,開發適合高分子復雜結構增材制造的材料不少于15種,申請專利不少于28項,為推動我國高分子復雜結構增材制造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發展提供支撐。
3D打印技術完美地契合了工業4.0制造智能化、資源效率化和產品人性化的理念。3D打印是一場制造技術的革命,對中國制造業升級至關重要。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研發3D打印技術,目前,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隆源公司等研究機構與企業,已經在3D打印設備和材料領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2012年10月,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成立,2013年,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創新中心(南京、濰坊、珠海)相繼成立。2013年,3D打印入選國家“863”計劃,國家將提供4000萬人民幣作為研究基金來支持3D打印核心技術的發展,北京將投入15億人民幣支持3D打印技術。2015年2月,工信部下發《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對3D產業的發展做出了整體計劃,未來或有更多的相關產業政策出臺。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