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恐引發狼來了:鼓勵外資投資VR、AR、3D打印

發改委、商務部近日公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下稱新《目錄》)。
這是自1995年首次頒布《目錄》以來的第7次修訂,新《目錄》根據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調整了結構,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制造業、采礦業開放水平。
新《目錄》限制性措施減少了30條,取消了資信調查與評級服務,會計、審計,軌道交通運輸設備,摩托車制造,豆油等食用油脂加工,油頁巖、油砂、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等多個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而外資真正的準入需要將中央政策與各個部門性文件和地方性文件協調統一起來,打破“玻璃門”等隱性壁壘。
新《目錄》將關聯并購以外,不涉及外資限制性措施的外資并購,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在6月29日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示,未來將適時修訂出臺《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管理辦法》,明確并購設立企業及變更的備案程序。
相比年初的征求意見稿,新《目錄》還新增了VR、3D打印等鼓勵類條目。在中國制造業利用外資連續下降的背景下,高新產業、先進制造業領域有望為制造業吸引外資提供新增長點和新動力。
鼓勵外商投資先進制造業
2017年版的《目錄》進一步擴大了鼓勵類政策范圍,新版《目錄》鼓勵類條目共348條,與2015年版《目錄》相比,修改了35條,新增了6條。
新增的條目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一欄下,具體包括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設備研發與制造,3D打印設備關鍵零部件研發與制造等項目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這些條目在今年1月初的《目錄》征求意見稿中尚未出現。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郝紅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這意味著新公布的目錄是在廣泛征求社會意見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在信息產業領域的迫切需要增加了相關條目。
郝紅梅表示,VR、AR、3D打印這些領域是中國大力鼓勵發展的新興產業,目前中國在技術上存在一定短板,需要借助引入外資的力量推動其發展。
“現在我們需要鼓勵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在這一塊我們是比較弱的,如果光靠自己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進展會很慢,而鼓勵外資進來,步伐就會加快。”郝紅梅說。
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孫繼文表示,新增和修改的鼓勵類條目將更好促進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繼續鼓勵外商投資符合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方向的領域,支持外資廣泛參與“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郝紅梅表示,中國目前世界制造中心、世界工廠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制造業長期利用外資的成就。一直以來,外資在推動制造業發展,推動工業轉型升級、走向世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近些年來,中國制造業利用外資一直處于下降趨勢中。目前,制造業利用的外資在整個外資中的比重不足30%,而這一數字在最高的時候曾達到70~80%。
現在,推動先進制造業利用外資備受關注。郝紅梅指出,這些大多是導向性的政策和想法,現在還沒有形成一個專項性的政策,對于具體怎么開放,哪些行業開放,是否有具體鼓勵政策都還不太清晰。
發改委一位相關官員指出,《目錄》中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可以享受進口設備免關稅等優惠政策,對集約用地的鼓勵類外商投資工業項目優先供應土地,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
制造業利用外資需要新的增長熱點和新的動力。年初公布的國發5號文提出,外商投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同等適用“中國制造2025”戰略政策措施。
在6月28日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多次強調,“中國制造2025”給中外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中國企業要提高產品制造的質量,提高工藝水平、裝備水平,在此過程中需要跟發達國家合作。在高科技領域,針對外企進入中國的知識產權擔憂,李克強也強調,中國政府不允許中國企業強迫對方轉讓技術,或者侵犯知識產權。
仍需消除隱形壁壘
新《目錄》進一步放寬了服務業、制造業、采礦業的外資準入限制,限制性措施僅保留63條,比2015年版《目錄》減少了30條。
如服務業取消了資信調查與評級服務,會計、審計,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經營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制造業取消了軌道交通運輸設備,摩托車制造,豆油等食用油脂加工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采礦業取消了油頁巖、油砂、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
取消這些領域的準入限制,是否意味著外資能設立全資公司,或是全資控股相關領域的公司?對此,郝紅梅仍不確定。在她看來,取消準入限制意味著“打開了大門”,但外資能否在國內順利落地仍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
“大門開了之后,各類小門也得開,這樣才能讓外資真正地進來。其實在我們到地方調研時,經常會看到一些專項的部門文件或地方文件成為進入市場難以跨過的門檻,一些地方‘玻璃門’等隱性壁壘也亟待打破。”
郝紅梅表示,外資的準入需要將中央的政策與各個部門性文件和地方性文件協調統一起來,如此才能保證真正的開放。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版《目錄》是在負面清單模式下完成修訂的,這意味著新《目錄》是一種更高水平的開放。
上述發改委官員表示,新《目錄》是在進一步總結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的措施,因而突出了負面清單的特點。
該官員表示,為適應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革要求,新《目錄》調整優化了結構,將部分原鼓勵類有股比要求的條目,以及限制類、禁止類整合為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作為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基本依據,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原則上不得實行對外資準入的限制性措施。
新版《目錄》刪除了2015年版《目錄》中內外資一致的限制性措施,原限制類和禁止類中的11個條目按內外資一致原則管理。如大型主題公園建設等內外資均須履行項目核準程序,高爾夫球場、別墅等內外資均禁止新建,博彩業、色情業等內外資均禁止投資等。
郝紅梅表示,對于外資中國將拋棄所有制等偏見,同時也不可能再給外資超國民待遇,未來中國的外資政策將按照“中性”的框架來構建,核心是國民待遇、公平的政策環境和競爭機會、規范的市場監管體系。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