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野3D打印技術跨界應用 獲得社會各界關注
據了解,我國政府早在2013年就已將3D打印產業納入國家戰略重點發展,成為國家重點扶持項目,國內眾多城市已經展開產業化發展。2016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制造業創新中型實施指南,2017年9月確定了22個方向,3D打印和增材制造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10月發布的《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了3D打印作為重點方向。
據悉,牛野公司應用了協作式機器人,使產量提高了三倍。牛野憑借自動化報價和連續打印,未來設計人員上傳文件后,生產過程再無需人員參與,直到產品的后處理、包裝和發運階段。這個在技術實際上已經可行,而實際應用中尚未實施。因為雖然可以實現,但卻未必是最好的。對于客戶滿意度來說,整個流程中有人工監視要更好,也有利于及時避免缺陷零件帶來更多損失。
另外,提及牛野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幫助殘疾人士打印義肢。不錯,牛野在醫療領域的開拓性發展就是從打印義肢開始。至今日,牛野不僅僅能夠為現代醫療領域提供模擬手術過程的解決方案,依托于打印材料的飛速發展,牛野除了可以打印出與人體相似度極高的骨骼、義肢外,還能打印各種軟組織、肌肉等可應用在人體的產品。
據介紹,這種新的牛野3D打印合成肌肉更高程度地復制了肌肉的行為,從某種程度上講它們本身就是一種軟機器人。由于在整個肌肉中分布有微氣泡形式的、帶有乙醇的硅橡膠基質,新的牛野3D打印肌肉有一個更低的密度,其應變密度是有機肌肉的16倍。這種解決方案便宜而環保,且易于制造,提供了彈性和極端的體積變化屬性。這意味著科學家現在能制造出類人機器人的關鍵部件,這些機器人的力量將遠遠超過人類。這些3D打印肌肉通過一根嵌入的細電阻線,由一個8V的低功率電源供電。測試表明,當加熱至80°C時,它們能擴展900%,這種膨脹收縮能力意味著它們可以執行多種移動任務。
萬萬想不到現如今的牛野發展速度之快,無論是從打印材料還是跨界的結合,都實在令人嘆為觀止,今天只是小編給您舉的幾個小小案例,后續工控小編將繼續與您更加深入的探討牛野的發展!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