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發展:生物3D打印快速推進投資額半年兩級跳
藍光發展發力3D打印始于今年初。公司曾披露,控股子公司藍光英諾擬投資建立3D生物打印產業化基地,項目首期投資額不超過5000萬元。
今年1月15日,藍光英諾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就項目研發合作事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市公司出資,華西醫院出技術、團隊、空間設備資源。雙方將以“再生與重建的3D打印”為主題,開展以臨床應用產品為導向的工程技術戰略合作。
4月30日,藍光發展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決議,同意公司對3D生物打印項目追加投資1.65億元。藍光發展稱,鑒于藍光英諾前期在生物墨汁、3D生物打印機和配套軟件系統的三個研究開發應用領域上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公司擬增加投資。
對話高管
藍光英諾首席科學家:生物打印可量產政策限制成瓶頸。
“我2009年回國,是帶著3D生物打印這個使命回來了。”康裕建所領導的科研團隊進行心臟和血管方面的生物打印研究,如果成功,可以模仿實現心臟的某些功能,可應用于醫療中。
公開資料顯示,康裕建現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路易維爾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兼任藍光英諾首席科學家,同時也是國家首批“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在國際上是將3D打印技術引入再生醫學領域從事3D生物打印技術研究的領跑者。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對話中,他詳細闡述了自己對3D生物打印的看法。“我一直在做3D生物打印,國內目前還沒有這樣的(團隊),比較多的都是在買打印機,但如果不是你需要的生物墨汁,光買打印機是沒用的�!笨翟=ㄕf。
NBD:您目前在國內的項目都是在和藍光發展合作嗎?
康裕建:我和藍光的合作是從去年開始的,現在做的項目和產業化的東西都是在和藍光合作。
NBD:您為什么選擇藍光發展?
康裕建:藍光有一種聚乳酸材料,沒和他們合作的時候我就盯上了這種材料,可以說這個才是咱們自己做出來的3D打印材料。當時藍光開發這個材料是為了做植入材料,做膀胱膜,而我恰好發現它可以做3D打印生物材料。
NBD:目前手上的項目進展如何,是否有量產的可能性?
康裕建:生物打印這塊現在還沒有開始量產。我們有量產的能力,但國家還沒有相關法規。實際上,這也是一個瓶頸。不僅器官,所有帶活性的東西放在人身上使用都需要國家法規批準。所以現在做得比較多的還是骨骼牙齒之類沒有活性的東西。
NBD:上市公司介入多嗎?是否產生盈利?
康裕建:藍光發展介入也不多。要盈利的話,我做實驗就可以盈利。比如藥物篩選就可以盈利,如臨床在人體的應用方面。不是說生物打印技術不用在人身上,就不能用了,我們可以把人的細胞拿出來,可以替你去篩選你對哪種藥物敏感,你就不用吃上一年的藥才知道這個行不行。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