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汽車走近現實 3D概念股蓄勢待發
Local Motors汽車公司上周宣布,它們與制造技術協會(AMT)已經簽署了的合同,開始建立其先前宣布的3D打印電動版汽車,該車有望9月面世。
當前,互聯網已讓出版、廣播和通信實現了分散化,其結果是人們能以數字化方式在更大范圍上參與經濟活動。這同樣給制造業帶來影響。據了解,Local Motors汽車公司的車輛將由該公司在全球社區設計的,使用材料科學和添加劑制造技術可在生產示范基金(MDF)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建成。
分析人士表示,3D打印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性科技成果,后期隨著不斷成熟,有望迎來實質性發展,大族激光、青島海爾、數源科技、歌爾聲學、拓維信息等相關概念股值得關注。
3D打印汽車將面世
3D打印作為時下最火熱的名字,其概念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實際應用到人們生活中的案例并不多見。不過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出來的汽車,即將改變這一局面。
2014年1月,Local Motors汽車公司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簽署了合同,成為新的伙伴合作關系,提供開發技術,生產出世界第一款量產的3D打印車輛。 研究人員將探討使車輛結構更有效,包括降低生產時間,成本和元件數量。同時使設計有更高的標準,更安全,更美觀、機械操作更靈活。
不像其他的汽車制造商,生產普通的車輛,Local Motors汽車公司的車輛是由該公司在全球社區設計的,使用材料科學和添加劑制造技術可在生產示范基金(MDF)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建成。Local Motors汽車公司首輛直接數字制造的車輛將在2014年9月8日至13日的IMTS“2014年芝加哥國際制造技術展覽會”展出。
Local Motors汽車公司希望讓定制車輛更方便。 其“專有開源”汽車設計是由設計師,制造商和愛好者參加公開設計的,在汽車網站社, 該設計被提交,再改變設計,通過車迷,設計師,客戶和潛在客戶批閱并表決通過。
“成品車將被用來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技術、如何減少制造的生命周期、能源和溫室氣體排放、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創新產品等方面做院為研究。” Local Motors汽車公司說。
改變汽車生產方式
3D技術對于汽車行業來說,并不陌生,在一些汽車企業,3D掃描、3D打印已經應用在前瞻的研發環節,并且大幅加快了新車開發。
在實驗室,工作人員首先把實體的機構件(如車門內飾板),放到藍光區域內,旋轉不同的角度,就可以在電腦上快速生成三維圖。據技術人員介紹,生成模型的精度可達0.01毫米。對相關數據調整后,另一臺類似于打印機的設備在原料上利用新數據制作新內飾門板,它在木料上按照既有數據切割、打磨,一兩個小時后,新門板完成。
制作零部件用幾個小時,制造一輛概念車也只需要一兩天。通用汽車前瞻技術科研中心每年需要制作大量概念車,概念車也利用3D技術打造。在研發中心的銑削室,研發人員正在利用3D技術制作EN-V電動聯網概念車,“過去制作一臺概念車,需要幾個人,花幾個月完成,現在只要完成設計,一兩天內就可以看到非常精確的實體。”
“一旦3D打印技術大量使用,汽車生產環節傳統的制作模具的環節可以被完全替代,生產周期和成本有望大幅下降。”國內汽車業資深分析人士指出,在新車量產前,開發大量模具耗時、費錢,而如果利用3D打印制作模具,有望使汽車制造工藝做到又快又好。
3D打印機銷量提速
根據臺灣產業經濟與知識研究中心(IEK)的報告,2014年全球3D打印機出貨量會達到10萬臺。全球范圍內對于3D打印的需求預計每年上升,2018年總的3D打印機的出貨量預計將達到600萬臺。無疑3D打印市場目前仍然處在初期、快速成長的階段。
當前歐洲和北美的桌面3D打印機普及程度較高,發燒友、設計師、學校是主要用戶。而在中國、印度、南非、巴西、阿根廷等新興市場,3D打印市場還處在萌芽狀態。這些地方充滿機遇和挑戰。
業內專家表示,看好2014年3D打印機的研發和銷售情況。未來的趨勢必然是具有更多色彩和特性的復合原材料出現,激光燒結、光固化成型等更加精密的技術出現在相對低廉的3D打印機上。
業界進一步指出,盡管原型設計這種專業用途依然占據了多數需求,生產和消費應用也會出現越來越快速的增長。3D打印機將在各種各樣的應用中用于制造直接生產零部件和制成品。全球對3D打印機及相關材料和軟件的需求預計每年會上漲21%,并在2017年達到50億美元。
在國家政策向“高新尖”產業傾斜的背景下,3D打印產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有望出現井噴式的發展。按照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的預測,中國3D打印的市場規模到2016年時將擴大到100億元人民幣,達到2012年(10億元人民幣)的10倍,從而使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場。
重點推薦個股一覽:
銀邦股份:3D 打印藍海市場廣闊,上升空間巨大,參股子公司飛而康是國內 3D 打印產 業的引領者,一旦公司經營完全步入正軌,3D 打印業務將成為公司業績彈性 的重要驅動力。目前主要從事 航空領域小結構件和功能件的研制試生產。預計未來公司步入規模化生產行 列,高利潤水平的 3D 業務將再度大幅提升公司業績。 在新建投資項目全面投產后,公司總生產能力將增至 20 萬噸,為原有產能 的 2.7 倍。公司規模與下游汽車家電等行業巨頭共同成長,軋制產能爆發在即。
南風股份:目前,通過前期的研發,公司已掌握了重型金屬 3D 打印技術專業特殊合金鋼絲原材料的 冶煉、加工、檢驗、儲存關鍵技術、特殊輔助冶金材料和其制備關鍵技術以及冶金控制關鍵技術上市公司將可利用中興裝備已有的特種 金屬材料研制優勢,優化原材料配方設計,為 3D 打印技術金屬構件所需原材料母材開展定制 式的材料研發和配方、微量元素調整等工作,使原材料性能、成型技術和市場需求實現互相 匹配,為該項技術產業化的穩步實施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公司的重型金屬 3D 打印技術作為一項現代化輕工技術,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傳統鑄鍛造加 工技術。
國瓷材料:陶瓷墨水是以前用輥筒印花和平板印花的釉料現在用噴墨打印的方式來印,是伴隨陶瓷噴墨打印技術出現的一種新型陶瓷上色材料,國內只有少數幾家企業掌握了陶瓷墨水的生產技術。陶瓷墨水目前市場規模在 30 億元左右,未來高速增長。目前國內陶瓷墨水年需求量在 2 萬噸左右,市場規模在 30 億元 左右。由于噴墨技術優勢明顯,公司在國內正面臨井噴式爆發增長,在未來 3-5 年其需求將達到 3-5 萬噸,產值可達到 45-75 億元。
金發科技:在相關碳纖維項目全面投產后,將實現年產2000噸高性能PAN碳纖維的生產規模,年產值達百億元。
博云新材:公司是我國先進復合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在碳/碳復合材料領域具備國際競爭力。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