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世界各國3D打印產業發展路線!(4)
韓國
早在去年夏天,就有消息稱韓國政府要制訂助推3D打印產業發展的十年戰略規劃。近期,據韓國科技、ICT與發展規劃部與貿易、工業和能源部的官員透露了更多關于此戰略的信息。在韓國電子時代舉辦的政策研討會上,一些國會議員和上述部門的官員透露,韓國政府打算將國內3D打印行業作為下一個經濟增長的新領域與就業來源。韓國要成為全球3D打印業規模最大、最具創新性的區域之一,并希望通過將其與物聯網、大數據以及電子商務行業進行有效整合來實現。
日前,韓國政府宣布成立3D打印工業發展委員會,該委員會由韓國十幾家部位的官員組成。另外,韓國政府批準了一份旨在使韓國在3D打印領域爭取領先位置的總體規劃。該規劃的目標包括到2020年培養1000萬創客(Maker),并在全國范圍內建立3D打印基礎設施。此外,天工社也曾報道過,今年4月份,韓國政府投資24億韓元建立3D打印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3D打印設施和員工培訓。
目前,全球3D打印市場份額韓國僅2.3%,排名第七,排在法國之后。韓國政府希望加大投入迎頭趕上。那么,韓國打算如何培養千萬具有創造性的創客?
為了實現這一艱巨的目標,韓國3D打印工業發展委員會將針對各個層次的民眾制訂相應的3D打印培訓課程,包括從小學到成人。他們將在全國范圍內提供3D打印教育資源,包括課程開發,以及為貧困人口提供相應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還提出要創造一個接觸3D打印技術就像去一個咖啡館那么方便的社會環境,使3D打印真正融入民眾的生活。該計劃準備到2017年,將在韓國國內50%的學校放置3D打印機。
除了專注于教育,該計劃還強調該技術在企業家和商界人士中的發展潛力。因此,政府正在協調軟件供應商、地方機構和民營企業建立工作坊,向150萬商務人士介紹3D打印技術。
該計劃稱政府部門也會采取相應措施支持韓國3D打印產業發展。韓國政府將承擔部分費用建立一個國家3D打印綜合門戶網站,以提供各種信息支持服務。它還將為3D打印數據創建一個通用內容標識符(UCI)系統,其作用有點像圖書館里識別和區分出版物的索引編碼,希望促使信息在用戶間自由移動,同時適當保障知識產權。
日本
在亞洲日本的3D打印規模甚至超越了中國,但是最最主要的3D打印技術及龍頭企業仍集中在歐美。為此日本政府也采取了相應的政策來支持3D打印產業,以防在未來制造業中落伍。
1、日本新增45億日元預算促進“3D打印機”研發
近日,日本政府決定新增45億日元財政預算,促進新一代“3D打印機”的研究開發。
據悉,8月26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確定了2014年度預算的概算要求政策框架。為促進“3D打印機”研發,日本政府將新增45億日元財政預算。日本2014年度預算的概算總額為1兆7470億日元,比2013年度最初預算增加22%。
作為成長戰略的支柱,日本在健康長壽領域的財政概算為174億日元;致力于人工多功能干細胞量產技術實用化事業的概算為25億日元;內視鏡開發醫療機器事業的概算為43億日元。
另外,日本建立醫療研發“指揮塔”國立保健研究所的財政概算也達到208億日元。
2、日本成立“3D打印機”研究會
日本近畿地區2府4縣與福井縣的商工會議所22日成立了探討運用“3D打印機”的研究會。
報道稱,“3D打印機”如若普及,生產模具的中小企業工作恐將減少。研究會將思考中小企業如何發揮“3D打印機”的作用,以加強國際競爭力。
研究會22日在大阪商工會議所召開了首次會議。大阪府商工勞動部主任研究員松下隆在會上介紹了德國制造商把“3D打印機”模具與普通模具結合起來的成功事例。他強調,“這將成為中小企業做產品更為多樣化的機會。”
另一方面,松下隆指出,現階段也存在完成相關立體數據的技術人員不足等課題。
研究會由39個商工會議所參加。今后將匯總中小企業的意見等,年內召開相關研討會。
3.日本各大巨頭企業紛紛“入駐”3D打印
除了成立相關的3D產業組織,同時日本政府也對3D打印產業在財政上大力支持,也有不少企業開始進入3D打印領域。
早在2012年12月,日本的撲翼機廠商設計和建造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3D打印飛行爬蟲。在Autodesk 123D中創建三維模型及主要部件,然后通過Shapeways進行3D打印。最近,該工作室的一項研究再次引起了業內的關注,就是使用桌面3D打印機打印撲翼飛機。
而且日本電器產業巨頭松下公司也宣布今后將全面借助3D打印技術,來研發其數碼家電產品。這也是繼今年美國CES展上的4K OLED電視,首次“試水”3D打印技術以來的全面動向。據悉,松下此舉意在削減研發成本,并對產品的開發效率進行有效提升。
近日,松下電器現高層日前表示,公司正在計劃將可高效生產樹脂和金屬部件的3D打印機應用于家用電器制造生產,一旦成行,這將是3D打印機首次應用于家電量產。而相比傳統技術模具制造一個多月的周期,利用3D打印技術將會讓制造時間大大縮短,這也會直接讓松下電器的模具生產成本,得到上百億日元的縮減。
然而,日本制造業巨頭們的行動還不只如此。上月,據國外媒體報道,日本半導體產業巨頭東芝也改行做起了3D打印,東芝看中了3D打印強大的設計制造功能,并試圖將其大量用于產品設計與制造。東芝宣稱其最新的3D打印技術比現在的打印速度快10倍,并且精度頗高,與美國科技巨頭惠普公司的多射流熔融技術有得一拼。然而,日本的對3D打印的關注還不止如此,可能還存在著更多的潛在發展不為人知。
結語:面對世界各國快速發展3D打印的重重壓力,我國的3D打印產業面臨著“十面埋伏”的困境。故此,如果仍然不能跟上國際步伐,我國制造業將岌岌可危。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喪失信心,要保持居安思危的一種心態來面對未來產業發展。雖然目前國內3D打印產業仍處于“入門級”發展階段,但這并不會影響其隱藏的巨大潛力。但這塊肥沃土地的開發,不僅需要我國各大3D打印企業去辛勤耕耘,還需要國家政策與體制的大力支持,以構建一個優良的“3D打印生態圈”,加速我國3D打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才能真正做到將發展“中國制造2025”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admin)